核心事件:中国向WTO提交提案
在2025年12月的WTO第13届部长级会议(MC13)期间,中国正式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在WTO框架下加强贸易与气候行动的工作提案》,该提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加强涉碳标准、标识和认证的国际合作与协调”。
提案提出的背景与动机
中国提出这份提案,是基于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和自身发展的战略需求。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责任: 《巴黎协定》确立了全球温控目标,各国都在努力实现减排承诺,贸易作为经济活动的纽带,与气候变化紧密相连,如何确保贸易政策服务于气候目标,同时避免“绿色壁垒”阻碍正常贸易,成为全球性议题。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倒逼: 欧盟的CBAM(俗称“碳关税”)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它将对进口到欧盟的高碳产品(如钢铁、水泥、铝等)征收与碳含量相关的费用,这将对中国的出口企业,尤其是高耗能产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和市场准入挑战,中国的提案,旨在从源头上推动建立一个被更广泛国际社会接受的全球性标准体系,以应对欧盟单边措施带来的冲击。
建立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 各国正在制定各自的碳足迹核算标准、产品环境声明和绿色认证体系,如果这些标准“碎片化”、不互认,将导致企业面临重复认证、规则不一的困境,增加贸易成本,中国的提案旨在推动建立一个统一、协调、互认的国际标准体系,避免“绿色孤岛”和“标准战争”,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规则制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中国不再仅仅是国际规则的接受者,更希望成为规则的塑造者和贡献者,通过在WTO这一最重要的多边贸易平台提出倡议,中国可以展现其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提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提案的核心内容建议
该提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关键领域展开合作:
推动碳足迹核算方法的协调与互认:
- 目标: 统一或协调各国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方面的方法学、边界设定和数据要求。
- 建议: 倡议WTO成员与国际标准组织(如ISO)、生命周期倡议组织等合作,共同制定一套或多套被广泛接受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减少企业因遵循不同标准而产生的合规成本。
促进绿色产品标识和认证的国际互认:
- 目标: 解决各国“绿色标签”林立、互不认可的问题。
- 建议: 推动建立多边或区域性的绿色产品认证互认协议,如果一个产品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也能被其他成员国的市场认可,从而简化程序,降低贸易壁垒。
加强贸易与环境政策的信息交流与透明度:
- 目标: 增加各国涉碳贸易政策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和摩擦。
- 建议: 在WTO框架下建立一个常态化的信息交流平台,让各成员能够及时通报其涉碳的法规、标准、技术壁垒等信息,并进行政策对话,增强互信。
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能力建设:
- 目标: 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公平地参与全球绿色贸易,而不是被边缘化。
- 建议: 倡议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它们建立本国的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培养专业人才,使其有能力适应和参与新的国际绿色贸易规则。
提案的重大意义与影响
对中国的意义:
- 应对“碳关税”: 从被动应对欧盟CBAM,到主动提出全球性解决方案,有助于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产业的同情与支持,为国内企业争取到更长的缓冲期和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 推动产业升级: 倒逼国内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将“绿色”转化为新的竞争优势。
- 提升国际话语权: 在全球气候与贸易规则的关键博弈中占据了主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领导力。
对全球的意义:
-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在WTO这一多边框架下提出建设性方案,有助于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
- 避免“绿色壁垒”泛滥: 推动建立全球统一标准,可以防止各国各自为政,形成新的、高耸的“绿色贸易壁垒”,保障全球贸易的顺畅进行。
- 促进全球气候治理: 将贸易政策与气候行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推动全球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转型。
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提案意义重大,但未来的推进仍面临诸多挑战: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 发达国家可能更关注碳足迹核算的严格性,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强调发展权和获得技术支持的能力。
- 欧盟等国的态度: 欧盟可能倾向于坚持其现有的CBAM标准和体系,对中国主导的协调倡议持观望或保留态度。
- WTO决策机制的限制: WTO决策遵循“协商一致”原则,任何一项协议的达成都需要所有成员的同意,过程复杂且漫长。
展望未来: 中国的提案为MC13注入了重要的“气候议题”动力,虽然短期内难以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它成功地将“贸易与气候”的讨论推向了中心舞台,下一步,中国将联合其他志同道合的成员,在WTO的相关委员会(如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中,就提案内容进行深入磋商,争取从小范围合作开始,逐步积累共识,最终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包容的全球绿色贸易新秩序,这无疑是一场持久而复杂的国际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