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过快过慢是甲状腺在伤心脏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社会热点 正文

健康中国丨心跳过快过慢?可能甲状腺在“重创”你的心脏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追求全民健康的道路上,我们常常关注“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却忽略了一个藏在颈部、却能“重创”我们全身器官的“小个子”——甲状腺

它是一个位于我们喉结下方、形似蝴蝶的内分泌腺体,虽小,却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总开关”,当这个开关出现故障时,最先发出警报的,往往是我们的“发动机”——心脏。

认识你的“蝴蝶”与“发动机”

  •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激素就像身体的“加速器”,它能调节体温、心跳、新陈代谢率以及神经系统兴奋性。
  • 心脏:通过规律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为各个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

甲状腺激素与心脏功能息息相关,它能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并影响心率,甲状腺功能的任何异常,都会直接反映在心跳上。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给心脏踩下“油门”

当甲状腺分泌过多的激素时,就发生了甲亢,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让身体的新陈代谢进入“亢奋”状态,心脏这台“发动机”被迫超负荷运转。

甲亢如何“重创”心脏?

  1. 心跳过快(心动过速):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静息状态下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钟,即使在休息或睡眠时也难以缓解,患者会感到心慌、心悸,仿佛心脏要跳出胸口。
  2. 心律失常:甲亢是导致心房颤动(房颤)的常见原因之一,房颤时,心脏不规则地乱跳,不仅导致心慌、胸闷,还大大增加了血液在心脏内淤积形成血栓的风险,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液流向大脑,就可能引发中风,后果不堪设想。
  3. 心绞痛与心力衰竭:长期心动过速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如果心脏的供血跟不上,就会引发心绞痛,时间长了,超负荷的心肌会变得“疲劳、肥厚”,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心脏泵血能力严重下降。

警惕信号:如果你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怕热、多汗、手抖、食欲大增但体重却下降、情绪易激动等症状,要警惕甲亢的可能,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给心脏踩下“刹车”

与甲亢相反,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就发生了甲减,身体的“加速器”失灵了,新陈代谢进入“怠速”状态,心脏这台“发动机”也动力不足。

甲减如何“重创”心脏?

  1. 心跳过慢(心动过缓):心率持续低于60次/分钟,患者会感到乏力、头晕、胸闷、气短,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头晕、眼前发黑,增加晕厥的风险。
  2. 心包积液:长期的甲减可能导致身体内的黏液性物质积聚,其中就包括心包腔(包裹心脏的囊腔),过多的液体会压迫心脏,限制其正常舒张,影响泵血功能,严重时也会导致心力衰竭。
  3.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甲减常伴有血脂(尤其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长期的高血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会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风险。

警惕信号:如果你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怕冷、体重增加、反应迟钝、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特别是伴有心跳缓慢时,应考虑甲减的可能。

健康中国行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甲状腺疾病对心脏的“重创”是隐匿而渐进的,但幸运的是,甲状腺功能失调是可以有效治疗和控制的

定期筛查,防患未然

  • 高危人群: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精神压力大、女性(尤其是孕期和产后)、中老年人等,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超声检查。
  • 普通人群:将甲状腺功能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是早期发现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心跳异常(过快或过慢),并伴有上述提到的其他症状,不要自行判断或拖延,应立即到医院的内分泌科心内科就诊,医生会通过抽血检查TSH(促甲状腺激素)、T3、T4等指标,并结合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科学治疗,规范管理

  • 甲亢治疗:主要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通过治疗,控制激素水平,心脏功能大多可以恢复正常。
  • 甲减治疗:主要方法是口服左甲状腺素片进行替代治疗,患者需要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根据结果调整药量,将激素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

健康生活方式,守护甲状腺与心脏

  • 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但甲亢患者需遵医嘱限制碘摄入,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营养均衡。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
  • 情绪管理:保持乐观心态,学会释放压力,因为长期精神紧张是甲状腺疾病的诱因之一。
  •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但甲亢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

小小的蝴蝶,却掌控着心脏的节拍,守护心脏健康,我们不能忽视甲状腺这个“幕后指挥家”,在“健康中国”的征程上,让我们提高对甲状腺疾病的认知,将定期体检融入生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当心跳不再平稳时,不妨想想,是不是颈部那只“蝴蝶”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及时关注,科学应对,才能让我们的“发动机”持久而有力地跳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甘肃民乐高粱收获忙,丰收背后有哪些种植故事?
« 上一篇 2025-11-06
300333兆日科技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吗?
下一篇 » 2025-11-0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最近发表

作者信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